酒水行业9大乱象逐一盘点
多数人都认为,酒水行业是一个自带光环的行业,档次与品位齐飞,挥金如土且腰缠万贯。但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各行各业都是善恶共存,酒行业也不例外。在粉饰太平的歌舞升平之下,酒行业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乱象呢?
多数人都认为,酒水行业是一个自带光环的行业,档次与品位齐飞,挥金如土且腰缠万贯。但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各行各业都是善恶共存,酒行业也不例外。在粉饰太平的歌舞升平之下,酒行业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乱象呢?
图片来源于:乐酒客
罪大恶极之假酒
造假,是酒水行业最顽劣的痼疾。以前有三精一水勾兑的工业酒精危害生命,随着进口酒的成本降低,伪造低端酒已经没有太多利润。不法分子又盯上了列级名庄、品牌红酒、名白酒、名洋酒这些高货值的产品。
2017年11月,上海虹口区破获一起生产、销售假冒品牌红酒特大案件,缴获假冒“奔富”品牌红酒14000余瓶,涉案价值人民币1000余万元。
2018年3月,郑州打掉一个生产销售假奔富酒的犯罪团伙,查获假酒8000余箱,涉案价值高达1800余万元。
2018年3月,“猎手行动”收网,仅浙江就捣毁生产窝点99 个,缴获茅台、五粮液等假酒 5700 瓶。
在利益的驱动下,名酒造假屡禁不止,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友情提示,要想不被骗,莫要贪便宜,到正规渠道购酒才是明智选择。
防不胜防之擦边球
擦边球,也可以称为“山寨”,时常游走在法律边缘,让普通消费者防不胜防。
本想过着“拉菲”配“康师傅”老坛酸菜面的高大上生活,一不留神就成了“拉飞”凑合“康帅傅”的穷酸景象。
山寨厂家的花样层出不穷,鉴别山寨的秘诀像歌谣一样流传民间:
茅台多个镇,买时需谨慎。
泸州没老窖,马上往回绕。
汾酒加集团,基本要玩完。
西凤没有酒,必须躲着走。
五粮没有液,买走都是孽。
洋河海天梦,其他不要碰。
古井不带贡,喝了到处碰。
剑南没有春,别问真不真。
……
要应付这种乱象,品牌商应该加强品牌保护和市场维护的力度,同时还应要求各大销售平台、商超卖场坚守价值底线。
图片来源于:乐酒客
进口散装酒国内罐装
2018年,中国总计进口葡萄酒6.9亿升,其中散装酒1.6亿升。与此同时某多平台的所谓原瓶进口葡萄酒卖59元/6瓶,还包邮,还送酒具,让人不得不震惊!资深采购们赶紧拿着计算机开始敲了,就算采购最差的酒液,用最普通的酒瓶和包装,最差的酒塞,一个柜塞得满满的,一次采购30个40尺大柜,臣妾也依然做不到啊!
那么请想想这1.6亿升散装葡萄酒都去了哪里?不过以这个价格能买到进口的散酒也是清醒的!
包装华丽、徒有其表
重瓶浮雕底深凹,木塞蜡封金属标。
横躺木箱硫酸纸,皮盒酒具要配套。
由于海外酒商尤其是一些没有自主品牌的灌装厂,为了利益无条件满足进口商的要求,让进口商在定制酒方面有了过多的自主性。
进口商抓住了消费者专业度的不足和偏好豪华包装的虚荣心态,给一些品质一般的酒液配备超级豪华的酒瓶、酒标、外箱,然后摇身一变,就可以卖个大价钱。
图片来源于:乐酒客
名不符实
古人云:赠子千金,不如取子好名。给人取名需慎重,给一款酒取名也包涵学(tao)问(lu)。
进口商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或者给一些本质平庸的酒增加一丁点砝码,在取名的时候也是费尽脑筋。
比如:“精选”、“特选”、“珍藏”、“佳酿”、“特酿”、“特级”、“家族珍藏”……犹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到底哪个是好酒的代名词呢?
其实除了西班牙对“佳酿”、“珍藏”、“特级珍藏”这三个等级有明确的最低陈年时间规定之外,其他国家对类似以上的名词都没有明确的限定,所以买酒时就把这些名词当浮云吧!
水货、平行货
话说“真货”也有三重身份:行货、水货、平行货。
行货就是正儿八经清关进口的,真酒真身份;水货,是从港澳地区或其他地方走私过来的,真酒没身份;平行货,类似于串货,比如某一款澳洲流通酒本来是卖给南美的,再从南美运到中国市场来卖,价格比中国代理商拿货的价格更低。还有一些大型跨国连锁超市,也有流通酒的经销权,也被认为是平行货。水货、平行货的存在,造成价格混乱。
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企业把水货当平行货、把假货当水货来卖,那就更加混乱了!
窜货乱价
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成熟的品牌往往会针对渠道保护和区域保护下一番力气,比如不同的渠道分产品运营、不同的区域严格禁止窜货等。然而,经销网络中的部分代理商、经销商受利益驱动,不顾商业信誉跨区域销售产品,造成价格混乱,恶性竞争,从而使其它经销商对产品失去信心,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任。
针对窜货,一些大品牌红、白、洋酒品牌运营商都出台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但依然不乏一些经销商铤而走险。而一些非知名品牌,在没有强硬的品牌知名度撑腰的情况下,管制窜货和乱价更是捉襟见肘。
图片来源于:乐酒客
炒货扰乱市场
炒货,跟瓜子、干果无关,而是指一个人以中间人的身份从A拿货卖给B,赚取差价。
炒货在各行各业的都存在,但由于葡萄酒品牌太过杂乱,品牌知名度低,信息严重不对称,而且经销代理拿货的门槛比较低,炒货的行为尤为猖獗。炒货的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销售,只是一个通道,但却提高了一款酒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售价,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
价格虚高
长期以来,进口红酒如奢侈品一样,是彰显身份的象征,所以价格虚高在一定程度上是消费者默许的结果。但一些经销商却贪婪无度,利用市场监察制度的不健全和消费者的不专业,将成本只有几十块钱的酒,加上奢华的包装,就标价几百上千。大多消费者在实体店购买时无法辨别酒的好坏,只有听从导购员的意见,而导购员会推荐销售提成高的商品,消费者只能吃哑巴亏。
除此之外,微信扫描价也成了一项热门生意。进口商只需要花费几百元,就可以通过扫描条码显示出产品的价格,这个价格往往都是自己设定的。一些品质最差的餐酒,通过扫描也可以显示出1999的零售价,然后零售商再给消费者打个折扣,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就这么被套路了。
行业套路多,购酒需谨慎。作为消费者在了解了这些常规套路以后,就可以避免很多坑。说一千道一万,要想不被坑,切记不可贪小便宜,认准正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