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葡萄酒如何做,才能打动消费者?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葡萄酒消费也逐渐增速,中国葡萄酒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约为1.4—1.5升,仅在世界上排在30多位,相比世界人均消费量,中国葡萄酒还相差很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层面。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葡萄酒消费也逐渐增速,中国葡萄酒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约为1.4—1.5升,仅在世界上排在30多位,相比世界人均消费量,中国葡萄酒还相差很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层面。
图片来源于:消费日报
如何让国产葡萄酒打动消费者,如何培育改变消费者的饮酒习惯,如何打开国内巨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也成为中国酒业协会与众多酒企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据悉,中国酒业协会近日专门组织了两场“中国风土 世界品质——中国人喝中国葡萄酒”活动,邀请产业链各环节代表,共同探讨中国葡萄酒未来发展方向。
消费认知仍存障碍
6月30日,记者在北京多家商超走访看到,市场上所售葡萄酒品类丰富,价格区间大,能够满足各类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走访发现,相较于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国产红酒,一些进口红酒则被锁在玻璃展柜里,消费者购买时需由销售人员取出。
“进口红酒属于高档商品,顾客购买频次不高。”超市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说:“在酒类选购中,消费者对于白酒、啤酒的购买目的比较单一,名酒效应和日常饮用习惯是主要的购买因素。而购买红酒的顾客,其消费诉求就相对复杂多样了,比如礼品馈赠、商务宴请、助眠安神、美容养颜、营造情调甚至是当做烹调原料,反而忽视了对于葡萄酒本身的味型品鉴。”
在走访中,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说:“红酒没有白酒烈,没有啤酒爽,而且价格还不便宜,最关键喝红酒太麻烦了,吃个烤串还要带着高脚杯吗?还是‘小扁二’和‘绿棒子’更方便,也更亲民。”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红酒体验馆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客观的讲,红酒与中国消费对于饮酒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代沟。在国人‘整两盅’和‘干一瓶’的饮酒习惯中,红酒的浅尝辄止就很难迎合讲求豪饮的中国酒文化,而且饮用红酒也受酒器、环境、菜肴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目前,红酒的应用场景还是以社交为主。不过,随着近期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自饮的购买频次也有所加强。”
仍需提升信任感和归属感、自豪感
随着80后、90后、00后年轻主流消费主体的崛起,葡萄酒作为更健康、更潮流、更国际化的饮品,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对比我国啤酒人均26.9升、白酒人均5.61升,我国葡萄酒仍然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有待于挖掘。
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葡萄酒市场社交和家庭两个消费场景的消费比例大约为九比一。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社交消费几乎归零,长期被忽视的家庭消费市场正在兴起。因此,当家庭消费与社交消费平起平坐时,假设中国葡萄酒的年人均消费量超过10升,那么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
在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 “中国风土 世界品质——中国人喝中国葡萄酒”活动上,中粮长城酒业副总经理刘鑫表示,为了实现国人喝国酒目标,还应该着力提升三个方面:一是要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国葡萄酒的信任感;二是要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国葡萄酒的归属感;三是要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国葡萄酒的自豪感。
张裕股份公司总经理孙健从中国葡萄酒的普及率、文化培育两大方面进行了剖析与反思。孙健认为,,在中国,葡萄酒还远远没有普及。因此,当前行业的主要矛盾,是怎么让中国人的餐桌更多频次地摆上葡萄酒。孙健指出,国外的葡萄酒品鉴文化,讲究更多复杂的产区制度、复杂的等级制度,但这会把中国消费者搞得很蒙,消费者内心也会害怕、抗拒这些繁文缛节。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我们中国葡萄酒的品牌厂家,更需要研究怎么用中国人可接受的方式研究中国的酒桌文化,把葡萄酒全面地融入到中国人的酒局当中。
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禾也明确表示:“当前饮用葡萄酒的文化过于复杂,与中国人讲究这种豪爽的喝酒习惯不够匹配,对配餐要求、饮用仪式要求比较多。未来王朝希望消费者只喝酒,喝之前的事情交给厂家做。酒厂的工作要向前延伸,从生产、服务到市场,要有效的衔接起来,解决掉复杂的流程,把最简单的动作留给消费者,不要把自己的饮酒习惯、理念强加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