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葡萄酒被征收高额关税,智利葡萄酒趁机崛起
去年11月之前,澳大利亚葡萄酒曾占据着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龙头地位,不过高昂的关税令这种局面戛然而止,而智利正在蚕食澳大利亚葡萄酒留下的市场份额。
去年11月之前,澳大利亚葡萄酒曾占据着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龙头地位,不过高昂的关税令这种局面戛然而止,而智利正在蚕食澳大利亚葡萄酒留下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于: 悦聊酒
在中国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征收高达218%的惩罚性关税后,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商损失惨重。而智利葡萄酒由于对中国出口激增,其总出口有所上升。目前中国是该国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场。
智利是中国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葡萄酒来源国,正在从澳大利亚葡萄酒留下的市场份额中获益。去年11月之前,澳大利亚葡萄酒曾占据着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龙头地位,但高昂的关税令这种局面戛然而止。
“智利酒庄正在利用市场中留下的空缺。”当Vino Joy News问及智利在中国的快速崛起时,智利葡萄酒协会(Wines of Chile)亚洲总监Nicolai Samsing表示。
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在短短4个月内,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降至1200万澳元,而去年同期的出口额为3.25亿澳元。
与此相反的是,智利在今年前四个月里,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得到了两位数的增长。智利葡萄酒协会(Wines of Chile)的数据显示,智利对中国的葡萄酒出口额增长了43%,至7,970万美元,出口量增长了39%,至2,120万升。
考虑到这段时期正值中国整体进口因需求疲软而下滑之际,这一增长表明酒商预判今年下半年葡萄酒的销量会回升,并将库存押注于智利葡萄酒。
Samsing还补充道,智利的增长还得益于智利葡萄酒的高端化。
“特别是在高端葡萄酒领域,增长非常显著。与2020年和2019年相比,今年头几个月智利所有顶级酒庄的平均价格都有所上涨。”他在接受Vino Joy News采访时解释到。
智利对中国的五大葡萄酒出口商分别是干露酒庄(Concha y Toro)、Vina Futaleufu、智利南方山谷酒业集团(Survalles)、DBR拉菲旗下的巴斯克酒庄(Los Vascos),以及蒙特斯酒庄(Montes),其中Montes以每箱(12支装)105.3美元的平均价格问鼎。
Concha y Toro拥有流通葡萄酒品牌红魔鬼(Casillero del Diablo)和侯爵(Marques de Casa Concha),及其高端系列品牌魔爵(Don Melchor)。今年前四个月,该酒庄向中国出口的葡萄酒价值超过72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30万美元。
“这提高了我们出口产品的总平均价格,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上升,”他补充说。“几年前,许多智利酒庄采取了‘高端化’和品牌建设战略,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
此外,中国和智利稳定的政治经济关系也有助于智利葡萄酒在市场上的崛起。1970年,智利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2005年,两国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从那以后,中国逐渐降低了智利葡萄酒的进口关税,并在2015年完全取消了瓶装葡萄酒和散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
“智利拥有一些关键优势,比如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这对促进两国贸易非常有效,并在2019年得到了更新。”他补充说到。升级后的中智自贸协定将提高免关税产品的数量,覆盖所有产品的98%。
借着这一增长势头,智利葡萄酒协会今年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推广活动,并于4月携13家酒庄在成都春季糖酒会亮相。
此外,智利对中国的散装葡萄酒出口量和出口额也分别增长了45.5%和40.4%,不过仍不及其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和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