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萨Barossa凭什么如此出名?
说起澳大利亚精品产区,相信很多人都能想起巴罗萨(Barossa)。这得益于近年来强大的推广。
说起澳大利亚精品产区,相信很多人都能想起巴罗萨(Barossa)。
这得益于近年来强大的推广。
推广固然可以令人名噪一时,然而是否能名垂青史,还是要看自身实力。
事实证明,巴罗萨是经得起考验的。
自从1843年的种下第一棵西拉开始,巴罗萨就一直昂扬向上。
1843年何许年也?那是大清道光皇帝二十三年。(熟悉的口吻)
然而,巴罗萨当时处于世界的边缘,莫说种葡萄,种金子恐怕也难获得世人的瞩目。
福兮祸所依,得益于此,巴罗萨产区才得以在“根瘤蚜虫病”的魔爪中逃过一劫。
正因如此,巴罗萨产区拥有大量的“骨灰级”老藤西拉。
有多老?
最老的那棵便是1843年种下的,至今依旧存活的176年老藤西拉。
除了丰富的老藤资源,巴罗萨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土地贫乏。
对于其他农作物来说,这是个缺点,但对于葡萄来说,这是极佳的利好。
首先,葡萄生长并不需要过多的养分,生长在贫乏的土地上,葡萄植株会把根系扎得更深,以吸收更多的矿物质。
其次,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土地肥沃,果农很可能会追逐利润更高的植物,或者频繁更换农作物,老藤的葡萄就难以保存下来。
100多年来,巴罗萨一直种植葡萄,葡萄与土地相互绑定,使得葡萄树本身也成为当地风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巴罗萨主要种植西拉、赤霞珠等国际红葡萄品种。(没办法,澳洲原来根本就没葡萄)
西拉、赤霞珠会以单一品种葡萄酒的身份亮相。
如果是混酿的话,多以罗纳河谷的GSM混酿亮相。
其实一开始,澳洲的葡萄种植与酿造就是效仿法国罗纳河谷,连奔富的葛兰许,当时酒标上也写上“Hermitage”向罗纳河谷致敬。
结果惨遭罗纳河谷的丑拒...
罗纳河谷以侵权为由,强制葛兰许酒标删除“Hermitage”的标识。
老大哥还是不好惹。
在白葡萄方面,巴罗萨主要种植的是雷司令、霞多丽和赛美蓉。
种在天气相对冷凉的伊甸谷。
由于巴罗萨地区的居民以德国人后裔为主,因此对雷司令这一品种还是情有独钟。
除了土地,天气对葡萄酒的影响也很关键。
巴罗萨地区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听上去感觉热到头发都掉...
人受不了,但葡萄就爽爆了。
强烈的光合作用令葡萄都吃得饱饱的,糖分和酒精度蹭蹭往上涨。
适度的干旱也使得葡萄的求生欲望极强,把根系扎得更深,吸收优质的地下水。
在勤奋之地,葡萄也积极向上。
正因如此,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许多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名庄,奔富、禾富、杰卡斯、御兰堡、都度酒庄等。
酒精度偏高,酒体饱满,正符合国人的胃口。因此以巴罗萨为代表的澳洲酒在国内卖的火热,也是有原因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