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喝酒人最高的修养?大概是喝酒有分寸吧......
小伙伴们喝酒吗?爱喝酒吗?一般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喝酒呢?
小伙伴们喝酒吗?爱喝酒吗?一般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喝酒呢?
是周末晚上关上手机一杯红酒配电影?还是三五好友闲暇相聚高谈阔论推杯换盏?亦或是业务往来饭局洽谈推杯换盏?
不得不说,酒在社交场合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喝酒这件事儿,也要讲究分寸感。有的喝酒呢,是喝得高兴,宾主尽欢,喝酒的人各生欢喜;但有的喝酒呢,喝着喝着可能就出闹剧,不欢而散甚至于有的人撒手人寰......
同样是喝酒?结果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呢?
一哥觉得,这是喝酒的个人,在喝酒这件事上,对分寸感的把握的体现,喝酒没有分寸感,恐怕宾主都很难尽欢......
自己喝酒要有分寸感
酒桌上,喝酒的人自己的酒量如何,心里恐怕多少都会有点数。
那么在喝酒的时候,觉得自己喝的差不多了、要醉了,就该停了。哪怕同桌再有人劝酒、哪怕桌上酒再好,即使是波尔多一级庄、是意大利DOCG,喝得差不多就是差不多了,自己喝酒就该停止了,这酒就别喝了......
首先再喝下去醉酒了可能会失了礼仪,闹出笑话;再有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说,继续喝下去就该喝醉了,喝醉了属于过量喝酒,喝酒过量对身体也有伤害;相信大家也听说过不少在酒桌上喝酒喝到医院,甚至生命消失的悲剧......
喝酒没有分寸感,恐怕得不偿失......
劝人喝酒要有分寸感
酒桌上劝酒也是常事,几乎每个酒桌上都少不了“劝酒”,有软磨硬泡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不够”,有巧言辞色如“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人生难得几回醉,喝得一定要到位”,甚至强人所难如“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哎呀,我先干为敬,这杯酒你不喝就是瞧不起我啦!”......
但是,劝酒也要有分寸感才好,点到即止,不强人所难,是劝酒该有的分寸感。
的确,有的人劝酒比如请客的人只是想表达热情好客,但劝酒太过了,对于被劝酒的那个人,那就是强人所难,真的。
年初的时候,一哥有亲戚乔迁新居,这本是极佳的喜事,如果蒙上有客人被送去医院的这层阴影的话......
当时一桌宴席上有一位客人被同桌人劝酒(或者干脆说逼着喝酒),最终喝进了医院!好好的一桩喜事,本想叫上亲朋好友一起庆祝,结果就此蒙上了不大不小的阴影(进医院的那位第二天出了院)......
所以说劝酒这件事儿,最好是适可而止!这样才是劝酒的分寸感~
的确,劝酒一定程度上可以活跃气氛、熟络关系,但是劝酒过了度,也就有了酿成悲剧的可能性。因此,如果他人已然推辞、已醉态初显,这劝酒最好就停止吧......
要知道,有相关法律规定,酒桌上如果出了事,有些情况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喝酒有分寸感,就是好的修养~
为什么说喝酒的分寸感,就是好的修养呢?
周国平在《风中的纸屑》中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一哥认为,这个在喝酒这件事上,也是适用的。
分寸感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被劝酒的人已经推辞拒绝,那么停止继续劝酒、强行劝酒的举动,便是劝酒之人该有的分寸感。
一哥曾经在一次饭局上就见过这种修养极高的人,那晚的饭局,其中有一位喝葡萄酒喝到能让人感觉到他已经有些醉意了,当时同桌立马有人说“再喝下去就醉了,别再让他喝了”,之后直到饭局结束都没有人再劝酒,的确,中国的酒局经常有“劝人喝酒”的情况,但也不乏“劝人别喝、劝人别敬酒”的情形......
而停止了继续劝酒的行为,意味着劝酒人有这个分寸感,那么这就是这个劝酒人有着极好修养的一种体现,当然,如果还能劝同桌之人不再继续劝酒、敬酒就更好了......
一哥觉得,若是劝酒是这种劝法——即“劝人别喝、劝人别敬酒”的劝酒方式,一哥肯定是来者不拒!
一哥觉得,分寸感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自己独立人格的尊重,知道自己的酒量,喝酒适可而止,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家人的爱护。
试想如果喝得烂醉如泥回到家,家人还要照顾收拾,如果喝进了医院,家人更是担惊受怕,所以,自己喝酒有分寸感,也意味着“自己”有好的修养的表现......
在一哥看来,葡萄酒是一样很美好的东西,浅饮慢酌、细细欣赏、微微一醺便是极好,非要喝到牛饮醉倒、不醒人事、烂醉如泥,未免有些辜负了......
一哥希望
小伙伴们在喝酒的时候
都能把握好分寸
喝酒要有分寸感哟~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