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中国人使用的葡萄酒用语,你了解多少
有人说在葡萄酒的王国,品酒就像说话。现在的葡萄酒在你嘴里,你可以听到它告诉你很多信息,比如“这酒应该醒酒了”或者“这酒应该加酒石酸”。于是,葡萄酒行业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
有人说在葡萄酒的王国,品酒就像说话。现在的葡萄酒在你嘴里,你可以听到它告诉你很多信息,比如“这酒应该醒酒了”或者“这酒应该加酒石酸”。于是,葡萄酒行业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
其实在中国,葡萄酒出现的时间非常早,但是整个葡萄酒的语言几乎被法语和英语垄断。那么在中国生活和学习品酒的葡萄酒爱好者往往遇到令人沮丧的情形,就是缺乏熟悉的语言来和葡萄酒打交道。如果未能掌握其中一种,将在学习的葡萄酒课程中面临极大的劣势。
描述葡萄酒时,可能有八至十个形容词总结一种酒,哪怕仅仅在果味的描述上,形容词就可横越柑橘类、树上水果或热带水果类。几乎所有有关葡萄酒研究的科学论文都来自英国、欧洲、澳洲或美国。国际上的葡萄酒评论也多来自英国和美国。显然,葡萄酒的语言中有一个帝国主义存在。
有爱好者经过多年在葡萄酒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迷惘和限制,开始着手扩大葡萄酒的词汇,目的是让更多的亚洲葡萄酒爱好者能更容易地描述葡萄酒。
味道的描述词令学生们感到扑朔迷离。筛选一组味道中的描述,重点是限制选择和选择能表现一款酒的风格及葡萄品种的特性。
事实上,我们要为身处亚洲感到自豪,毕竟这里拥有精彩丰富的材料。从香茅、龙眼、火龙果、柿子、枸杞、杨桃到泰国蒲桃和山竹,亚洲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食材系统。既然如此,当我们形容葡萄酒时,为什么要用培根而不是叉烧?为什么要用英国饼干而不是蛋挞?
我们将大量新描述用于葡萄酒的语言中,但取代传统的术语却不是目的。要通过葡萄酒大师的考试或WEST的文凭考试,掌握大量西方经典的描述仍然是不可缺少的。要这些高档次的葡萄教育机构接受亚洲的新描述,实在需要很长时间。就目前而言,在中国生活而又像深入学习葡萄酒的人应该有两组描述葡萄酒的语言:一组描述使你能够更好地回忆并记住熟悉的口味;而另一组使你通过葡萄酒考试。
描述是主观的,以此作为出发点来寻找自己的词汇和术语,将有助于记忆、描述和交流各种葡萄酒的风格,较终带给你较愉悦的经历。葡萄酒的沟通可谓陷阱重重。每一个说法也可能存在例外,而每一个描述,也必有更多不同的描述词同样适合。一个简单的目标就是扩充我们头脑和口味的记忆作为参考点,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葡萄酒已经渗透到整个中国甚至亚洲的各个城市。毋庸置疑,它也正在改变我们的膳食方式,使我们更深刻地思考佐餐的饮料。一方面,葡萄酒有助于减慢进食速度而品尝更多的口味。而在进餐时享受葡萄酒,无疑也会让我们在餐桌上乐趣更多。
作为在世界上较快和规模较大的葡萄酒消费地区,中国如今在葡萄酒世界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再仅仅是跟随。因此,许多国产葡萄酒品牌也在迅速崛起。根据葡萄种类的地域特点,国产葡萄酒也带上了“中国特色”。例如通天山葡萄酒,采用的是长白山脉产区特有的山葡萄为原料,以30年的酿造经验,使传统技艺与现代酿造工艺相结合酿制而成,带有浓重的中国色彩。或许只有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才能更加真实完整地描述葡萄酒给我们带来的精彩。
葡萄酒世界的大门已经向中国人敞开。不可避免的是,很多热爱葡萄酒的人,只会用我们日常用餐中不常见的词语,被拒之门外。也许,通过我们的经历中拓展葡萄酒的语言,让它离我们更近,葡萄酒会在未来的交流中带给我们更多的放松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