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市场龙蛇混杂,消费者缺乏鉴别能力
香港贸发局报告显示,广州50%和成都43%的受访者购买香槟及起泡酒。47%的内地受访者购买葡萄酒的价格范围在101~200元之间;整体受访者平均购买自用的葡萄酒价格约193.6元一瓶。其中,广州为205.8元。
香港贸发局报告显示,广州50%和成都43%的受访者购买香槟及起泡酒。47%的内地受访者购买葡萄酒的价格范围在101~200元之间;整体受访者平均购买自用的葡萄酒价格约193.6元一瓶。其中,广州为205.8元。
图片来源于:广州日报
近日,一家由中国公司持有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企业因外观酷似奔富产品,被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吊销出口葡萄酒类产品的执照。据悉,该公司从其他制造商那里购买葡萄酒,贴上自己的标签后销往海外。“这是一部分在海外购买酒庄的中国商家经常使用的手段。”业内人士称,除了商家短视、注重短期利益外,根源是内地葡萄酒市场仍不够规范,给了这些商家钻空子、浑水摸鱼的机会。
不少消费者缺乏鉴别能力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杨征建称,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在几个月前就已经修改了法规,断掉了某些攀附名牌商标的企业的可行性。中国葡萄酒企业“山寨”过的还有“木桐”和“拉菲(LAFITE)”两个大品牌,前者是上海班提酒业的“穆桐”商标,后者是两家使用“拉菲特”和LAFITTE的企业。
俊涛连锁总经理张健伟认为这种“山寨”名牌葡萄酒的现象在许多国家和产区都很普遍,“有一些酒商迎合国内市场的需要,也看准了内地葡萄酒市场还不够规范,加上消费者对品牌货、产品质量没有鉴别能力,就敢于浑水摸鱼。”
有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消费者确实没有鉴别能力,但市场上也不乏“知错买错”的消费者,“否则的话,按正常逻辑推理,怎么可能以市场价1/10甚至更低的价格在线上或者来源不清晰的小商家那里买到名酒?”
部分商家“浑水摸鱼”
“确实有一部分商人通过买酒庄、提高年份、伪造虚假年份等各种违规现象把葡萄酒卖到中国市场。”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称。张健伟认为,大部分葡萄酒企业的品牌建立和维护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运营,少则5~10年,多则十几二十年,很多商家不一定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成本,而且高品质的葡萄酒利润空间并不大。在朱丹蓬看来,这一次葡萄酒企业被禁止出口的案例,显示国外的监管在运行过程中更为严谨,当企业违反、涉嫌违法的时候,就能干脆、迅速反应,值得借鉴。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在质量、品质上的把关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根据海关总署2018年1月至6月通报的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2018年上半年有12批次不合格进口葡萄酒未准入境,重量总计11098千克。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行业问题的暴露和解决、行业的继续发展,葡萄酒行业的猫腻、弊端有望逐渐减少。
业内观点:
中国消费者已形成独特消费模式
近日,中国香港贸发局发布一份内地葡萄酒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内地葡萄酒市场发展蓬勃,消费者对酒的需求特征开始细化,其中广州50%和成都43%的受访者购买香槟及起泡酒的比例显著高于整体平均的37%,购买香槟及起泡酒的比例较购买白葡萄酒的比例高;整体受访者购买桃红葡萄酒的比例最低,为23%。对于购买自用的葡萄酒,受访者趋向理性消费。47%的受访者购买葡萄酒的价格范围在101~200元之间;整体受访者平均购买自用的葡萄酒价格约193.6元一瓶。其中,广州为205.8元、哈尔滨为204.8元,烟台为202.1元,受访者平均购买自用葡萄酒的价格较高,超过200元一瓶。
杨征建称,中国的消费者在葡萄酒消费上有自己独特的标准,比如更喜欢干红,喜欢重瓶,喜欢高酒精度酒,喜欢带盒子的葡萄酒;中国的消费模式相对复杂,比如团购、网购等风行,连朋友圈也能销售葡萄酒。而在西方市场,葡萄酒的销售模式简单且更规范,葡萄酒销售者需要有售酒的牌照。
业内人士称,正是因为销售模式复杂、销售门槛低,导致中国葡萄酒市场问题不少,而这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只有等到葡萄酒市场相对成熟,消费者整体素质提高,才有可能结束行业的“混沌期”,进入相对理性的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