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行业整合速度加快
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2019年上半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那就是“跌”。无论是葡萄酒进口量以及进口金额,还是已公布半年报的多家国产葡萄酒企业,数据表现都不容乐观。
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2019年上半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那就是“跌”。无论是葡萄酒进口量以及进口金额,还是已公布半年报的多家国产葡萄酒企业,数据表现都不容乐观。
图片来源于:北京商报
但这在部分行业人士眼中,也正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逐渐脱离野蛮生长、加速进行行业整合的具体信号。事实上,在旧有的渠道和模式已越来越难帮助企业快速突破、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市场对葡萄酒日益提升的高接受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强品牌策略的企业有望得到更快凸显,投机性质的企业将加速离场。
国内外双下滑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1-6月中国葡萄酒进口量为31541.1万升,同比下降14.09%;进口额12.3亿美元,同比下降19.46%。从排名前十位的进口来源地的情况也能看到,除了智利实现了数量与金额同比双上涨的情况,其余国家的数量和金额同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以往处于冠军位置的法国葡萄酒,更是出现了数量同比下滑27.01%、金额同比下滑38.88%的大幅度变动。
与进口葡萄酒的颓势形成对应的,是国产葡萄酒不容乐观的数据表现。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1-6月,全国葡萄酒产量为24.5万千升,累计下降19.9%。从已公布业绩数据的国产葡萄酒企业的情况来看,同样呈现出下滑的态势。以怡园酒业为例,上半年营业额为2950万元,较2018年同期的3530万元下降16.5%。
事实上,国产葡萄酒整体的下跌状况在2018年同样有所体现,2018年,葡萄酒产量为62.9万千升,同比下滑了7.4%。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内酒庄的盈利确实存在一定问题,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规模问题。酒庄难上规模,工作人员、资金投入又都事实存在,导致酒庄整体成本被推高,利润被摊薄。与此同时,过小的酒庄规模更难以搭建起规模化的运营团队,导致酒庄的利润低迷。
投机者逐渐离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葡萄酒市场存在的情况并不意味着葡萄酒市场规模出现了加速萎缩的迹象。尤其是随着中国消费者酒水消费趋向多元化,对葡萄酒文化、葡萄酒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升,葡萄酒是存在增量空间的。酒易酩庄董事长张言志便表示,与市场上广泛存在的“中国葡萄酒不行了、中国葡萄酒出现很大危机”等表述不同,在他的角度看来,中国葡萄酒正显示出活力。葡萄酒市场出现波动要优于一成不变的平稳状态,这与市场的周期性有关。而目前呈现出来的中国葡萄酒新状态,要求葡萄酒企业更上一个台阶。尤其是中国葡萄酒企业需要通过重视质量,用质量跟进口葡萄酒竞争。
这也意味着,在市场压力的推动下,中国葡萄酒企业正逐步脱离野蛮生长的状态;对于进口葡萄酒而言,中国消费者在经过多年的葡萄酒教育之后,已对产品品质有了初步的认知,以往凭借“进口”两字作为金字招牌在市场上所向披靡的时代也渐行渐远。
记者的市场调查也从侧面印证了这种变化。记者分别走访了消费者酒水消费较为密集的1919、酒便利等垂直门店以及家乐福、永辉等日常采购频次较高的商超渠道,众多消费者在回应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在进行葡萄酒采购时,可能会考虑到进口酒与国产酒在产地上的差别,但更重要的是酒本身是否适合自己个人的口感。在十里河山水文园的永辉超市内,一名消费者更直接向记者表示,因为自己对于葡萄酒产品并不是很熟悉,因此会更关注产品的外包装是否足够吸引自己,而在口感方面,更倾向于自己已经尝试过的熟悉品牌,至于是进口还是国产,被摆在次要的考量范围内。
消费者的谨慎,也让葡萄酒行业的投机者们的投机成本进一步提升。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分会秘书长王旭伟便认为,在创新模式的驱动下,2019年下半年,投机的企业肯定会逐渐离场。
行业整合速度加快
王旭伟同时认为,行业整合的速度正在加快。在大环境的驱动下,大的全国性企业并购一些地域性企业的趋势已经形成。因此在2019年下半年,更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更多的资本介入后,能够更精准地支持新的商业模式的推广,这也有可能会给葡萄酒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靠老的渠道和模式,想要快速突破很艰难。同时,在创新与资本的驱动下,居于前列的企业和品牌会更有机会突出重围,占据前列。
记者在进行市场走访时,也发现了这种整合的端倪。在双井家乐福,柜台上的国产酒品牌集中在张裕、长城两大企业中,同时还包括部分来自中葡酒业的尼雅品牌产品。而在社区中小型烟酒店内,张裕、长城两大企业的产品数量占比也拥有绝对优势。进口葡萄酒方面,消费者对奔富、拉菲等知名品牌的认可程度也显著高于其他进口酒品牌。
业内人士建议,在整合态势日益明晰的情况下,葡萄酒市场仍有市场可挖掘,因此需要葡萄酒企业有计划做好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化布局,多渠道整合,并在线上线下磨合,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